
在青岛港码头边,一艘装载几十万吨铁矿的轮船,正在这里进行卸货作业。卸货现场无一名工作人员,只有卸船机挥舞着“机械臂”,用抓斗将铁矿稳稳地抓取出舱,运送到传送带上,飞转的皮带直接将远来的铁矿送到了堆料场。不仅如此,混配、装车、装船、清舱同样实现了自动化,码头再也不复劳动密集作业场景了。这一幕,让人们亲眼见证了科技与数据融合所创造出的无限可能。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服务干散货自动化码头的企业,目前已完成了全球首台门机的自动化,同时完成了全球首个全流程的专业矿石码头的自动化,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实现干散货码头全机种自动化无人值守的企业。”山东朝辉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纪辉介绍。
这家坐落于青岛市李沧区现代金融科技产业园的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其核心技术创新,打破了行业技术壁垒,解决了港口作业效率、生产安全和劳动力短缺等一系列难题,迅速成长为国内干散货码头自动化领域的领跑者。
在青岛市李沧区,类似这样充满科技感的“未来工厂”在越来越多传统产业中崛起。在中瑞车云工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组成完美搭档,根据系统平台提供的准确、及时、全面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加强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确保报警信息准确及时的多级流转,减少事故隐患;方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出的电力营销及交易辅助决策系统和全流程档案管理系统等,为全国万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档案管理平台、电力交易平台、智慧城市建设等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截至目前,李沧区已聚集数字经济企业120余家,打造数字经济园区超过100万平米,成功建成了青岛市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和山东省数字经济示范园区,吸引了大量数字经济企业进驻。
“李沧区抢抓产业结构和布局新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引导辖区企业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李沧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员袁少伟介绍。
“未来工厂”稳步发展,是李沧区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的缩影。这不仅是引入新企业、注入新动能的机遇,亦是以数字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加速“焕新”的机遇。
在李沧区台柳路602号青岛啤酒二厂院内,空瓶子被机械手臂精准抓起,送往瓶装环节。随着机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啤酒液体顺畅地流入瓶中,液面平稳地上升,瓶盖在几秒钟内被准确压紧。一旁的控制台前,技术员正监视着生产参数,指尖在触摸屏上快速滑动,实时调整着温度和压力。旁边的显示屏上,数字化系统正精准地反馈着每一项指标——从生产速度到能耗数据,系统自动优化生产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达到最佳状态。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我们将通过智能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产能。” 青岛啤酒二厂负责人黄祖江说,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升级,更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李沧区统筹打好基础升级、示范引领、政策赋能等“组合拳”。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数字经济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同时,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的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李沧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李东方表示。(经济日报记者 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