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学霸家族三代留学并“承包藤校”,她说自己终于学会了和儿子平等对话


看点如今,中国低龄留学已成为趋势,与此同时,不少亚裔父母沿袭而来的教育观也出现了“水土不服”,使得其孩子们走了弯路。下文中, 行走中美20多年的《少年时》创办人杨鸣镝在分享自己对此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好的教育的共性之处在于,让孩子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如何做到呢?家长不妨从学着平等沟通开始,找到属于自己家庭的平等沟通技巧与幸福教育方法。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少年商学院 (ID: youthmba)

文丨杨鸣镝 编丨Amanda

在我的大家庭里,我妈妈早期留学英国,后来成为外交领域的翘楚;我姐姐和姐夫都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外甥上了MIT(麻省理工学院),但一年后选择退学并到硅谷创业,外甥女则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

我是在北京读的大学然后到美国留学,我先生是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一年前,我大儿子和他爸成为了沃顿的校友,现在只有我家小儿子还在中学读书。


我从来不觉得聚集了“一群藤”的家庭有什么优越感——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只是人生的新开始而不是结束。一个人的社会影响力和职业满足感,也未必一定与其学校背景正相关。

但是,过去十年,中国学生低龄留学趋势非常明显,一方面大家非常关注“爬藤”,另一方面“问题学生”案例也层出不穷。

一些亚裔父母的教育观,从谨小慎微到服从权威,从跟风攀比到闭门造车等,使得其孩子们走了不小弯路甚至付出代价。

行走中美20多年,我发现好的教育其实是相通的,那就是——能否让孩子们拥有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超越好学校和好工作,延续到中年和老年,延续到下一代。


如何和孩子一起打造这种能力呢?从学着与他们平等沟通开始。我今天就和家长朋友们,分享一些我的探索过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平等对话首先不是生硬配合:

大儿子和老爸的“对抗”

大儿子在中学的时候,不时会问我和他爸:你们老是觉得我不尊重你们,可是你们有没有看看我那些白人同学的父母,是如何和他们的孩子交流的?

你看,他们“反抗”的其实是亚裔父母的一个通病,那就是“大家长制”。我先生尽管是沃顿毕业,但我们这一代人,或多或少都是“严以律己+推己及人”,于是不经意间家教就变得强硬甚至苛刻。


一个典型例子是,有一次我先生开车,带我大儿子以及他的两个印度裔好朋友一起去打球。爸爸对儿子说,你做事好像老显得不那么自信啊。

儿子后来告诉我说:在他的同学和朋友圈子里,他还是蛮有活力、自信和骄傲的,我爸为什么总是指责我呢,而且还当着我同学的面!

我就对他说,你直接和爸爸说你的感受和建议。他就去找他爸了。接下来的事情比较滑稽:下一次我先生带着他们三个人再出去打球的时候,车子一发动他就说:“Warren(我大儿子)今天不让我说话,我就不说了。”

这只是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在华裔社区,到处可以听到不尊重孩子意愿和个性发展的事例。所以我们做父母,也是不断求索不断反思。

和我大儿子“反判”几乎同时的是,我家小儿子不乐意在学校里读书,提出要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

他写了不少理由给我们:可以每天下很久的国际象棋(他的挚爱之一)、可以有更多时间写作、YouTube上即可学到更多技能……


这个时候尽管我们夫妻俩是全职工作,但面对孩子的要求,并没有马上说NO,而是去研究可行性。

我们去查查询纽约州相关法律条文,去求助专家们的意见,去到社区里几个homeschooling家庭拜访,去找我姐——她家老大曾在家上学三年,又是位天才少年……

尽管最后小儿子变了卦,主动说还是继续要到学校去。而我事后也庆幸他的变卦(homeschooling可能并不适合我们家),但至少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审视这件事,去寻找解决方案的。



帮孩子找到一生的兴趣爱好:

儿子成为“国家大师”的三步走

从小引导并帮助孩子找到一生的兴趣和爱好,我认为是两代人之间“平等沟通”最简洁,也是最奏效的一种方法。

可以说, 我们几乎把家庭教育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上,俩儿子都是国际象棋高手,曾先后获得“美国国家大师”的称号,我们家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十个培养出两个大师的家庭。


国际象棋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抗挫力和策略意识上,都非常有益。

大儿子现在在沃顿,也非常感激自己从小有这样的一个兴趣爱好。在整个过程中,我和我先生也欣慰我们“平等沟通”的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陪孩子下棋。爸爸在这一点做的非常不错。他在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多接触各种体育运动和棋类等,寻找他们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选择国际象棋后,爸爸是最早的陪练,虽然很快就败在孩子们手下了。

第二步,找到大师级的导师。像中国古代的“拜师学艺”一样,无论今天社会如何发达,一个好的导师对孩子的成长帮助是非常大的,因为好的导师不仅仅教给孩子技能,更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第三步,营造一个持续亢奋的氛围。氛围很重要。两个孩子后来的棋艺越来越精湛,小儿子两年拿了九次全国冠军,连续三年入选全美青少年明星队。青出于蓝而生于蓝,这个时候,连他们的大师级导师,可能也无法再给到他们更大的突破性帮助了。

于是我们开家庭会议,头脑风暴,孩子们想出来一个策略:可以在当地组织国际象棋沙龙,办兴趣班!因为,教是最好的学,你能传授给别人,自己其实也能获得成长甚至突破。


这个想法最后证明是非常厉害的,不但大幅增加了孩子们和两个教练的收入,而且在纽约长岛区,国际象棋的流行,就是这样被带起来的,长岛现在成了全美国际象棋最强且最受瞩目的社区。

现在一些special day,你可以看到几百人在公园里下棋,而这一切,皆源于我家俩孩子的兴趣发展之路,他们也非常有成就感。


在孩子困顿时一起寻找突破口:

当象棋爱好与拍电影相冲突

关于孩子的兴趣培养,我始终坚持三个观点:

第一,兴趣是玩儿来的,不是逼出来的;

第二,选定之后,要有一个自己设定的目标,不能随便玩一玩然后放弃;

第三,一定要找到兴趣背后的意义。

几年前,除了国际象棋之外,小儿子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口气看几百部的电影,如痴如醉。他还组织朋友拍电影,后来自己作曲,写剧本,做剪辑,甚至把下棋赢得的奖金都用于购买电影设备。

显然,他在这件事情上,是非常认真的。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因为一个普通人,不是达芬奇,是很难兼顾好两个深度的兴趣爱好的。

爸爸一开始几乎是反对的,他担心鱼和熊掌兼得不了,最后象棋和电影都趋于平庸。他很焦虑,于是常跑到小儿子的房间问:“今天练棋花了多长时间?有没有练习什么?”诸如此类。

但是我们心里都清楚,硬逼着孩子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和硬逼着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是同样愚蠢的行为。

于是我们全家召开家庭会议。把哥哥也叫上,哥哥一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很有分量:“弟弟,你下棋比哥哥有潜力和发展,你可以再往上走,不要轻易放弃。”

小儿子听着这句话比我们说一万句都受用,因为他和哥哥一直是一起在棋场奋斗的,虽然他后来居上,但是哥俩儿一直在嘴上不服输,常常“出口不逊”,互相打压,现在听到哥哥这样说,小儿子心里当然就比较好接受。

所以我们全家最后帮小儿子找到突出口,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纠结所在,那就是:时间分配问题

平日放学后,每天的时间是练习象棋为主,而且调整了跟着两个大师教练上课的策略。如果有时间再去研究电影,尽量不在平日晚上看电影,留到周末进行。然后,利用寒暑假深度发展自己的电影兴趣和找到有同好的伙伴。


引导孩子去寻找幸福的源泉:

华裔父母要营造“家”的意义

快乐是一种短暂的感受,而幸福是一种长久的状态。“快乐是多巴胺(dopamine),幸福是血清素(serotonin)。”


一个幸福的人,也会对孩子发火并有很多纠结,但Ta内心是笃定而非焦虑的;一个幸福的孩子,也许不是成绩最优秀的,但Ta自己终会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

引导孩子去寻找幸福的源泉,是和孩子平等沟通的最高的境界。而花大量精力帮孩子找到一生挚爱的兴趣爱好这件事,本身也是探索幸福源泉的过程。

因为研究表明:真正的幸福来自友谊,爱情,帮助他人,以及掌握能让自己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的技能。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William Damon,是研究青少年发展和品格教育比较杰出的一位学者,他认为,人生早期,喜欢一件事,并对这件事有一个目的感很重要。


比如,一个孩子喜欢一项运动,并希望做运动员,他可能不会一辈子都是运动员。但成为运动员需要一种自我承诺和自律的习惯,会帮助他一生,还可能在成长过程中,由此产生机遇,发展出另外一个目的。

而我和我先生在这件事上倾尽心力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孩子们懂得爱,学会爱。知道家庭是对一个人增加意义感最温暖的地方,是一个最强大的血浓于水的精神支撑体系。我们华人不太重视家族传承的力量,这是蛮可惜的。

我说的传承,不是说财富的传承,或者说“一群藤”的延续,而是让孩子真正了解我们自己的故事,家族的故事。这些都是孩子们需要的,也是从外面得不到的。


我每次带孩子们回中国,都会带他们来一场“寻根之旅”,不管是他们小的时候,还是现在慢慢长大成人。要永远相信:家里做得好的,其实是可以形成价值传递给下一代的,而不仅仅是取得世俗罗列的成就。

愿每个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等沟通技巧与幸福教育方法,愿每个孩子都能够Be different,not just be better(成为不一样的人,而不是成为更优秀的人)。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佛山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明天(6月27日)上午10:00,今年的成都中考成绩就公布了。第二批次以及五年制高职(含师范)志愿将于明天12:00起开始网上填报,填报时间截止到6月29日12:00。有不少家长关心:娃娃在成华区读高中怎么样?有哪些学校值得选择?哪所学校最[全文]
    2025-06-27 00:34
  • 暑假接近尾声。再看到这份两个月前做的日程表,叶子还是有些唏嘘,这种密密麻麻的表格基本是每个海淀小学生的标配。“我是一个被海淀妈妈包围的石景山妈妈,想佛都佛不起来。”她说。叶子说,做表的初衷是想找个大空带孩子出去玩,结果做完一看,自己都哭笑不[全文]
    2025-04-26 10:02
  • ▎人民酱说:自主学习能力实在太重要了,它可以让孩子逐渐养成“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的习惯。全文1991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编辑丨人民酱作 者:Nana 来 源 : 少年商 学院( ID : youthmba )最近“高中实行双[全文]
    2025-04-02 13:06
  • 日前,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2025年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510分,初三年级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科目考试时间为6月24日至25日。一起来看更多内容↓↓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全文]
    2025-03-20 03:34
  • 近日,澎湃新闻从人社部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充分就业决策部署,9月12日-11月30日,人社部举办了职引未来——2024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活动。活动期间,线上线下共举办2.3万场招聘会,发动54.1万家[全文]
    2024-12-21 02:17
  • 图源@豆瓣《凡人歌》教育应该是农业不是工业。养孩子这件事就像培育种子。需要家长按时施肥浇水,提供必要的生长条件,让他按自己的节奏成长,长成他本应该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批量生产,最后所有孩子都长成一个样。作者:啾啾的妈妈;本[全文]
    2024-12-15 03:50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佛山热线 fos.zj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