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资管派家办还在卷收益率时,传承派家办已开始布局百年财富的“防火墙”系统
在当今中国,大量民营企业正处于代际交替的十字路口。第一代创富者逐渐淡出,第二代开始接班,第三代初露锋芒。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预计有超60%的家族企业将在未来10年内发生实际控制权交接,涉及总资产规模超60万亿元。一个新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资产可以接班,但人、价值观、责任感呢?
但在“如何接班”这个问题上,另一派的声音悄然崛起,我们称之为——传承派家办,他们面临的不仅是商业判断,更是法律结构、治理规则、家族共识与价值观的多重挑战。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FOA家族办公室联盟,提出“传承派家办”理念,并推出围绕资产安全设计的“家族财富防火墙”体系。或更系统地说,这是“家道管理学(Family Legacy Governance)”,一个以人本、代际与责任为核心的新家办学派。
一、什么才是真正的“家族办公室”?
在中国,谈起“家办”,不少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图:豪宅、对冲基金、信托结构、阳光洒在LOUVRE基金报表上……仿佛这是一场财富流动中的精英盛宴。在这样一个历史性节点上,“如何赚更多钱”不再是企业家唯一的焦虑,相反,“如何合法隔离原罪,保全家产,守住三代不败”成为了他们更本质、更深层的命题。
于是,家族办公室圈层,正在悄然分化为两大阵营:
资管派:擅长投得好,缺乏守得久
以财富增值为核心,资管派家办往往由金融出身的专业团队主导,强调投资组合配置、底层资产把控、流动性优化、市场周期判断等一系列“硬逻辑”。他们的客户画像大多是高净值客户而非真正的“家族”,更像是私人银行的延申。
问题在于:风险控制只能做到“资产层”的稳健,却无法抵御“人性层”的破裂。
传承派:从“护财”到“护道”
梁先生提出的新概念——“传承派家办”(Legacy-Oriented Family Office,简称 LOFO),重新定义了新时代家办的底层逻辑。他指出:真正的风险从不来自市场,而来自生命、婚姻、关系、权力和人性本身。更关注的是“人没了以后怎么办”,思考的是如何让一个原本靠胆识和汗水缔造的商业帝国,不因一纸离婚协议、一个败家儿子,或一次政治误判,瞬间坍塌。
FOA家族办公室联盟因此发起“传承派”全球联动,我们不炒股,但我们在守家。我们携手旗下三大体系机构:
FOS 家族传承服务中心:标准化提供“保全 - 隔离 - 整合 - 管理”四大资产防火墙模块;
FIA 国际家族传承学院:聚焦新生代教育、人文治理、价值观建设、慈善赋能模块;
FOL 家族传承会客厅:打造面向全球华人家族的线下体验及私密交互平台;
二、“赚更多的钱” VS “留住你想留的东西”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家族企业家靠“卷”起家,资产从数十万滚到数十亿。那是一个“拼速度”的时代。但现在,这一代人逐渐迈入传承的门槛,一个终极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这笔钱,是给儿子的,还是给法院的?
资管派的焦虑是:这基金还能涨吗?传承派的焦虑是:我孩子懂我吗?我走了以后,他的婚姻能保住吗?我做了三十年的老本行,会不会被孙子在元宇宙里卖掉?
在多数家办人眼中,风险是波动率,是净值回撤,是宏观政策。但在我们眼中,风险的定义更加人性化,也更加现实:
一位50岁的企业家,突然遭遇健康危机,企业无继承人安排;
一段婚姻破裂,导致家族资产被分割;
一次政策风向转变,带来的是资产查封;
一场地缘冲突,让海外资产瞬间冻结。
你看,资管派关心的,是资产;传承派关注的,是人生。
一个讲“收益”,一个讲“责任”;一个管“产品”,一个管“代际认同”。
这就是资管派与传承派的根本区别。
三、为什么“传承管理学”是当下中国家办的主旋律?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高净值人群报告》:
中国亿万资产家庭超过13万户,其中一半已进入传承窗口期;
63%的企业家表示“正在思考如何交班”,但仅不到12%的家族完成了正式的家族治理架构;
超过70%的创一代企业家更担心孩子“不想接班”或“接了班,搞砸了”。
此外,2023年中国家族办公室设立中,超过40%新增家族办公室FO设于香港、迪拜、新加坡等地,显示他们关心的不只是“跑得快”,更是“活得稳”。
“钱留得住、命撑得住、人传得下”,正是传承管理学比资管派多考虑的那“四步”。
传承派的“四重结构防火墙”:
资产保全(Preservation)通过全球信托、家族基金会、控股平台结构,实现资产法律隔离与风险防火墙。不是藏得越深越好,而是站得住脚,查得清楚,守得住久。
风险隔离(Protection)隔离婚姻、债务、政治、合伙人变更等五类典型冲击路径。核心方法是结构设计而非道德约束。
结构整合(Integration)打通境内外架构,统一管理股权、物业、基金、保单、不动产等各类资产,实现资产一账通、治理一张图。
传承管理(Succession)制定跨代家族宪章、受益权协议、治理体系,从“管钱”进化为“管人、管权、管关系”的家族治理工程。
四、风险观念的彻底分歧:看不见的风险,才是致命的
在资管派眼中,风险是波动率、收益曲线、黑天鹅;但在传承派的世界里,最危险的,从来不是资产表现,而是创始人“走得太早,结构没立好”。
你不会在年报里看到这些指标,但它们每一个都能让家族系统崩盘:
生命风险:创始人骤然离世,资产被冻结,公司陷入“继承无人”;
婚姻风险:继承人婚姻破裂,家产一分为二,核心资产被迫转移;
政治风险:不当身份、不当行为引发监管或形象危机,资产体系坍塌;
犯罪战争风险:资产被封锁、账户被冻结,连打官司的钱都调不出来;
行为风险:孙辈在元宇宙里烧钱、沉迷炒币、吸猫币成瘾,三代心血一夜蒸发。
这些都不是KPI,也不是NAV,它们是“家道崩溃”的触发器。而只有传承派的家办,把这些“看不见的风险”纳入管理范围,并以“人”为起点构建防火机制。
五、财富传承的核心,不是钱,而是“你想留下什么”
你有没有想过——你用三十年建立的公司,会不会最终只出现在你孙子的抖音短视频背景里?
真正的家族传承,从来不是“转账”,而是“托付”。资产之外,更值得留下的,是你站起来的方式,而不是摔倒的经历;是你做人的标准,而不是当年的估值。
传承派的哲学有三句话:
资产不是传给下一代,是托付给他们。孩子不是资产的最终接收者,而是家族价值观的执行人。
资产之外,更重要的是“看不见”的遗产。价值观、做人原则、父辈的失败经验、失败后还能站起来的精神力量。
财富传承≠代际继承,它更是“文明延续”。如果你是一个做过品牌、有责任心的企业家,那请问,你的非遗、匠心、社区价值、慈善行为、对行业的思考……这些,谁来接力?
你打造过品牌、参与过公益、守过工艺、践行过商业文明,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社会价值资产,谁来继续?
六、重新定义“传承管理”:从人开始,而非从钱出发
FOA家族办公室联盟认为,传承派家办的任务,是“看清楚要传的是什么”,再决定“该怎么传”。不是搞结构先行,也不是靠销售话术,而是建一套系统性的“人本传承工程”。
我们制定了一套传承派家办服务模块,以“四重逻辑 + 六项系统”为标准:
四重逻辑(传承系统):
资产隔离:用信托/基金会等结构拆解风险路径;
隐私保护:在高隐私法域搭建管理架构,防止信息泄露;
税务优化:搭配家族身份规划、DTA协定、企业控股方案;
传承计划:行为治理、子女路径、家庭宪章,多轨并行。
六项系统(标准化路径):
家族治理合规化:三代参与的议事制度,明规则、定边界;
传承风险模板化:涵盖婚姻、生命、政治、战争,不良行为等,传承风险标准化管理;
家族无形数字化:通过“知识引擎”把家族主理人理念数字资产化归档;
善因竞争力价值:非遗、慈善、公益、善继未来思想,纳入善因资产包;
家族架构建模:配置目标+行为规则+触发机制,传承计划可执行;
跨代赋能机制:子女不是“讲座听众”,而是治理共创者。
我们正在推动的,是一套系统性的传承标准化服务,这套系统,不服务于AUM,而是服务于“家风不倒,家产不乱”。
这些东西,和基金净值无关,但和你“想成为怎样的家族”息息相关。
七、为什么我们要标准化“传承派家办”?
因为中国企业家已进入第二代集体交棒期,但目前国内家办行业仍以资管收费逻辑为主(AUM管理费、产品提成),仍然停留在“产品化销售 + 定制化顾问”的阶段。但传承派面对的却是无形的时间、家庭、教育、心理、文化投入。这也是为何“传承服务”长期处于“定制、模糊、无报价”的状态。
我们提出:“传承也应该有工程师思维。”传承也应标准化、流程化、模型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基于对亚洲家族长期研究、全球法域结构梳理及百余位企业家的真实痛点,构建了以下四大“传承科学系统”:
1.VIA人格心理驱动的“新生代成长引擎”
许多二代并不是真的“不愿意接班”,而是“接班毫无意义感”。FOA以VIA心理学为底层理论,构建了适用于家族传承的“性格力量图谱”,对新生代进行性格强项识别、家庭价值适配度分析,以及使命感激活机制设计。
这一系统的核心不是“你愿不愿意接班”,而是“你是谁,你适合接什么”。从成长节奏、人格模型到接班动力,全方位构建下一代从财富继承者向价值执行者的认同跃迁路径。
2.以家族基金会为结构基础的“传承防火墙模型”
许多看似牢不可破的信托结构,一旦遇上婚姻风险、监管风暴或代际冲突,往往形同虚设。FOA重新定义“防火墙”的概念——它不是物理隔离的墙,而是系统化风险管理的工程。
这一模型围绕资产隔离、隐私保护、税务优化与行为约束四大模块,结合家族基金会、离岸信托、目的信托及家庭宪章设计,提供一整套可追踪、可预警、可更新的“结构防御系统”。特别针对婚姻财产风险、身份变更风险、政治与监管压力,设立清晰的触发机制与约束协议,帮助家族“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封堵风险口”。
3. AI驱动的“传承专家助手系统”
FOA并不认为AI能取代传承顾问,但我们坚信,AI可以成为家族的“常驻专家”。这套系统由AI智能知识引擎支撑,结合FOA多年服务经验与结构化传承案例,构建了涵盖财税规划、结构设计、教育辅导与治理建议的AI助手体系。
不同于以往咨询靠“顾问拍脑袋”的模式,AI助手支持“全生命周期任务追踪”,每年输出家族治理建议书,跟踪家族决策链,并可实时更新结构变化建议。企业家不再需要反复找律师、财务、心理顾问汇总问题,而是通过一个系统,调度全局智识。
4. “社会价值地图”与非资产类遗产系统
很多企业家设立信托时只问:这套结构能不能防税?却很少问:“我对社会留下了什么?”FOA用“社会价值资产”概念,把家族对外部世界的正向影响——无论是非遗技艺、慈善项目、行业思想、地方文化,统统视为“可管理的传承资产”。
通过我们设计的“社会价值地图系统”,每一个公益足迹、文化投资、手艺传承都能归档、再生,并设计出清晰的代际传承路径。这一系统,连接的是企业家与世界的长线关系,不止是钱的流向,更是“影响力的归属”。
FOA让“传承”不再是玄学,而是一项“可执行的系统工程”。
八、一个新的时代,需要一个新的“传承范式”
过去我们问:你资产多少?现在我们要问:你想留下什么?
在代际交替的时代,越来越多企业家意识到,财富不是“堆起来”,而是“传得下去”。而所谓传下去,不只是“钱从一个账户流到另一个账户”,而是:
能够维持家庭关系稳定;
能够守住创业初心与精神传承;
能够让资产与责任一同升级,不让后代变成“有钱没方向”的精致穷二代;
能够在社会中留下真实影响:一项技艺、一份公益、一种信仰。
资产的传承不难,难的是“人不乱、心不散、道不偏”。这才是传承派最深的护城河。
九、家办不是金融工具,是一场代际哲学实验
中国家族正站在第二代大规模交棒的历史节点。但财富的继承,不只是资产的传递,更是认知、结构、文化与精神的重建。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关心“我走之后会发生什么”的企业家,请不要再用“基金经理”的方式来运营你的家族办公室。
你需要的,是一个能和你谈婚姻风险、孙子教育、企业文化传承的“传承架构师”,不是一个只会推结构化票据的销售。
财富的终点,不是增长,而是被妥善托付。
这一次,传承派不是一场产品的更替,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
你财富的未来,应该比你想象的更长远,也更庄严。
FOA家族办公室联盟,正在为中国企业家写下一份关于“传承派家办”的新注解。
资产办公室“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